Monday, March 05, 2007

【遠見】向古人學設計 古代美學密碼現代時髦商機

向古人學設計 古代美學密碼現代時髦商機
作者:宋秉忠 攝影:陳宗怡 2007.2 /向古人學習
設計元素,就像陽光、空氣、水,古今中外一體適用。
提煉古代美學,創造現代流行商機。
全球熱賣超過1000萬支的Nokia 6108手機,手寫筆和按鍵造型,分別取自兵馬俑的劍和盔甲。
中國傳說《花木蘭》經過迪士尼包裝,全球電影票房衝到3億美元。
流行商機怎麼來,古代靈感又如何找?
台北故宮院長林曼麗,透過三階段行銷把老古董變身大寶庫。
春在家具總經理陳仁毅,藉由古物重新賦予家具新風格。
名模製造機黃薇,更是想像古人的生活來練習創意。
走紅巴黎的Shawnyi創辦人簡鈺峰、潘伯勳,以古文物做為創新泉源,成功創造流行時尚。

2000年,首度來台展出的秦代兵馬俑曾經創下165萬人次參觀紀錄。當年參與製作衍生性商品的祥瀧公司,接受委託,負責2006年12月二度登台的兵馬俑所有點交、運輸、保險、宣傳、展出工作。

復興美工畢業的祥瀧總經理鄭瑤婷說,1990年成立廣告企劃公司時,只接一般常見的廣告印刷業務。1995年接到故宮的羅浮宮名 畫展廣告業務後,從此一頭栽入文物展的業務中,先後在台灣參與百餘場次的文物展,包括畢卡索大展、拿破崙大展、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馬諦斯特展、德藝百 年等國際大型展覽。

但剛接到兵馬俑來台展出的工作時,她真的很想逃走,因為兵馬俑五年前才來過台灣,即使這次參展文物中,包括一些剛出土、陝西當地也看不到的兵馬俑,如綠面跪射俑,但一般台灣民眾並不知道,要找到與五年前不同之處,再度吸引高人潮,談何容易?

古人更講生活美學:兵馬俑也混搭穿著
在忙著與兩岸政府接洽參展事宜的同時,鄭瑤婷每天空閒的時間就是不斷把玩兵馬俑照片,看著看著,竟逐漸發現兵馬俑中隱藏的「創意密碼」。

首先,每個俑的造型都不一樣,因為當時的士兵除了頭冠、盔甲是朝廷統一分發外,其他服飾都是自備。垮褲、百摺裙、有花紋的靴子、髮飾、髮結,宛如現代的多層次穿著、混搭風。

鄭瑤婷還把秦俑「混搭」的概念,用在工作人員的裝扮上。祥瀧派在台中科博館的接待人員,除按規定穿一件印有兵馬俑的T恤外,每天都可以隨自己高興,搭配不同服裝:熱褲、裙子、長襪、靴子,隨便穿。

有些50多歲的阿媽級員工,穿得比17、18歲的年輕小姑娘還辣。

由於善於宣傳,兵馬俑12月1日開展後的一個月內,參觀人數就突破10萬人。

鄭瑤婷說,以前總以為古人的東西叫古董,現在才知道古人比現代人更聰明,更懂得生活美學。

現代設計師尋找靈感:從文化裡沉澱
在設計當道的年代裡,古代文物中所隱藏的創作元素,正逐漸受到當代設計師們喜愛。

諾基亞華裔設計師邱威廉設計的Nokia 6108,不僅在全球熱賣超過1000萬支,而且還幫助諾基亞重返大陸GSM手機的龍頭寶座。

邱威廉向台灣媒體表示,2003年參觀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神祕與磅礡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因此,在設計首支專供中文用戶使用的手寫輸入手機時,邱威廉靈機一動,將兵馬俑的盔甲線條融入鍵盤設計,還將三角柱狀的手寫筆藏在手機背面,讓使用者有如古時勇士拔劍出鞘般拔出手寫筆,打一場現代的手機簡訊戰。

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談建築時,經常提到他很喜歡韓愈的散文和詩,更愛陶淵明的文章。他曾說,「昌黎(韓愈)先生的《祭十二郎文》讀來催人淚下,而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和《桃花源記》卻是韻味十足。」

1600多年前,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嚮往隱居的世外桃源;十年前,貝聿銘就以《桃花源記》為靈感,在日本打造MIHO美術館。

入口處是一個山洞,緊接著一個隧道,通過隧道後,借助光線,讓眼前景象豁然開朗。這個設計就是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設計的靈感可以來自現實生活的觀察,設計的表現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支撐設計的地基卻是建築在歷史文化的沉澱上。

現代品牌添加古人品味:帶來廣告效益
即使在肉搏戰的汽車產業中,多一點文化沉澱,有時也能成為勝出的關鍵。1998年豐田推出高級車品牌凌志(Lexus), 並橫掃北美市場。一年後,賓戈(Chris Bangle),臨危受命,於1999年出任BMW首席設計師,終於頂住凌志的攻城掠地,並為2005年全集團超越宿敵賓士打下基礎。

賓戈對於BMW品牌最大的貢獻,就是在「運動性、終極操控」的傳統之外,又增加了BMW的文化品味。

曾經想成為牧師的賓戈,1975年進入威斯康辛大學,主修的是哲學、文學、心理學及歷史;喜歡畫漫畫的他,1981年甚至參加了迪士尼的面試。

許多記者都知道,賓戈最喜歡聊的不是汽車設計,他最喜歡談藝術、博物館、文學、電影,甚至是希臘神話。

從2001年推出全新的大7系列頂級房車,賓戈就運用他對文藝及希臘神話的體會,在造型上改用大膽的線條設計,市場反應良好。

在過去,BMW的車型缺少變化,大5系列看起來像剪短的大7系列,3系列看起來像剪短的大5系列。

賓戈甚至以文化、品味訴求,抵擋財務部門降低成本的壓力。有一回,賓戈還拿著慕尼黑哥德式老教堂上的天使塑像照片,向財務人員說:「要將這些小孩(天使)放到教堂上,要花很多錢,但是你能想像沒有天使的教堂嗎?」

BMW還不斷設法讓自己的產品,成為奢侈品、藝術品。方法就是請名畫家把BMW畫進作品裡,藉由畫家的名氣,讓作品在世界知名博物館展出。

1977年,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1979年沃荷(Andy Warhol)所畫的BMW,已經在古根漢、羅浮宮等博物館展出過。所帶來的品牌效應是再多廣告費也得不到的。

BMW董事長潘克(Hellmut Panke)曾說過:「當你到羅浮宮或古根漢,看到我們的車子展出,並且和上個世紀最優秀的藝術家連結在一起時,藝術車計畫的利益就非常明顯了。」

中國元素熱,轉化成功就能風靡全球
在全球最近興起的中國設計風潮,在地的中國不一定就占有主導地位。畢竟,隨著媒體傳播、國際旅遊,全球設計師都可以表現他所認定的中國元素,只要能得到全球市場的認同。

像日本設計的「三國演義」電腦遊戲,搶占包括中國、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

美國迪尼士以中國民間傳說為題材拍攝的《花木蘭》,於1998年夏季推出後,在全球創下3億美元(近100億台幣)的票房,在台北也創下1億台幣的票房。

《花木蘭》的時代背景完全不符合史實,像片中看到漢晉的匈奴、唐朝的服飾與仕女妝、宋代的火藥、明清的庭園,由於全球化的「文化轉移」(transculturation),一切都變得可被市場接受。

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即以《花木蘭》成功票房為例指出,即使是本土的傳說和故事,也可以經過轉化,變成全球的普及文化,當中的文化邊界日漸模糊。

中國的下一代可能會透過花木蘭動畫,而非《木蘭辭》去瞭解花木蘭。就像大家都是以《三國演義》小說,而非《三國志》去瞭解三國一樣。

領先五年,台灣能成為中國創意中繼站?
當全球買家開始尋找具有中國味的時尚產品時,台灣能不能成為中國創意產業的中繼站?

2005年9月,《華爾街日報》製作一個《亞洲設計風》(Asian Style Special)專刊,但內容談的是新中國設計風,被應用在家具設計上的「新明式」(New Ming)設計風:線條簡潔流利、手功細緻。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中國、亞洲及美國跑了半年多,尋找能表現新明式設計風的家具產品。最後把台商陳仁毅在上海的「春在家具」列入。

陳仁毅表示,這代表《華爾街日報》無法在大陸找到結合中國傳統與現代時尚的產品。

對於新明式風格的家具能否成為全球新時尚?國際買家們都語帶保留地表示:「由於長期以來,中國大陸習慣複製、代工,新明式設計風能否蔚為風尚,目前仍言之過早。」

《華爾街日報》稱包括陳仁毅在內的「中國家具第三代設計師」,目前只是「剛開始去設計自己風格的產品。」

同一時間,設計內蒙古希爾頓飯店的捷克設計團隊Mimolimit,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中國各地,尋找能搭配飯店布局的中國式家具,結果一無所獲。

Mimolimit的首席女設計師Barbara(芭芭拉)負責在中國大陸各地尋找新中國風格的家具,她於2005年4月,找上了春在家具。

Barbara向陳仁毅表示,她到現在都還找不到新的中國風格的家具,中國有的只是簡單的仿古家具。

由於中國文革十年,出現文化斷層,陳仁毅認為,更能繼承中國文化的台灣,在這股中國設計風潮中,至少仍保有五年的領先優勢。

所有的設計創作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傳承與創新,必定有脈絡可尋。就像故宮院長林曼麗一再重申:「今日經典其實是昨日前衛,今日前衛可能是明日經典。」 

特別是當台灣代工業苦思如何轉型為創意產業時,「向古人學設計」也許是眼前一條可以走出瓶頸的康莊大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