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0, 2007

[遠見]貿易門戶敞開後,經濟力正崛起、消費力已抬頭 越南機會財還剩多少?

貿易門戶敞開後,經濟力正崛起、消費力已抬頭 越南機會財還剩多少?
作者:宋秉忠 攝影:黃菁慧 出處:2007年3月號 /向古人學習 

貿易門戶敞開後,經濟力正崛起、消費力已抬頭越南機會財還剩多少?
2007年初,越南已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150個成員國。
現在的越南》太開放、高競爭。為了趕上中國,越南急切地迎向世界市場,做出更大的讓步。
實際上的越南》是低工資、高消費。
胡志明市人民富起來了,奢華消費蔚為風氣,也反映了強勁的地下經濟。
發展中的越南》是台商擴大影響力。
狂飇的胡志明股市、改革樣板新順加工出口區,都是台商影響力的證明。
未來的越南》面臨大危機、大商機。人才不足、政府效率不彰、基礎建設缺乏等都是困境,但開放外資BOT卻極可能是翻盤的機會。
越南,正書寫一則大膽開放的經濟神話。
而台灣,何時才能從畫地自限的夢境中醒來?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大陸對外開放才真正確定下來。15年來,「大陸工資只有台灣1∕10」「大陸工人一週工作七天」;火鍋店、婚紗攝影、卡拉OK在幾個月內,賺回一個資本額的「中國神話」,吸引台商前仆後繼。

  現在低工資、高消費的「中國神話」,又出現在越南,特別是前南越首都西貢地區。

  一個鞋廠的女工每月基本工資1500元台幣,只有台灣的1∕10,像寶成、豐泰兩家NIKE的下游代工廠,動輒雇用數萬名越南工人,規模甚至超過中國大陸。

  越南工資收入雖低,但消費水準一點不輸中國大陸。新上市公司老闆、政府高層的親屬、返國探親的越僑,把胡志明市辦公室租金炒到一坪4000多台幣,比台北101大樓還高。

  而曾經讓無數美國阿兵哥心碎的越南,1975年結束越戰至今30年後,全民上下的當務之急卻是倒向美國、擁抱資本主義,好大賺外匯財。

太開放.高競爭
加入世貿後外銀競爭白熱化
  2000年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後,越南通往世界市場的最後障礙終於被打開。由於晚中國快十年,越南只能加速腳步追趕。為了在2007年1月11日成為世貿組織第150個會員,越南做出比中國更大的讓步。

  世貿談判中爭議最大的「開放外資銀行」,2006年11月,大陸公布的新版「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大幅縮小原先入世時的承諾。想承作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必須成立註冊資本比分行多十倍的子行,並受大陸監管,此舉遭致國際金融界的批評。

  相反地,越南卻對外大開方便之門。

  兆豐國際商銀胡志明市分行經理黃士明表示,越南比中國更大膽,早在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前,越南就已開放外資銀行設立分行、入股當地銀行。因此,對於越南外資銀行來說,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不開放」,而是「太開放」。

  全越南的台商不過2000多家,僅約東莞台商的1∕3,大陸沒有台資銀行分行,但越南台資銀行的分行、辦事處卻多達19家。

  兆豐產險越南代表何豐道就表示,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後,削價戰開始白熱化,許多台商拿著外資銀行的報價單要求降價;保單實際收益掉了快七成,以前做一張保單,現在必須做三張保單,才能損益平衡。

  黃士明便表示,競爭如此激烈,兆豐國際商銀對於是否在越南設立子行還在慎重考慮中。

門檻低/外商投資可大可小
  越南對外開放的積極作法,已經獲致跨國公司的回響。

  2006年,英特爾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越南興建美國之外最大的封裝測試廠。南韓浦項集團也計畫投入30多億美元,開發新都市中心及興建軋鋼廠。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推薦下,於2006年12月親自考察越南。據媒體透露,郭台銘計畫投資10億美元,在越南建立海外第四個主要生產線。

  股市名嘴謝金河在2006年12月首度率團參訪越南後,也曾公開表示,印度只適合旅遊、只適合郭台銘(這種大公司)去玩,但越南卻可以讓台灣中小企業大展手腳。

敢消費.奢華風
向洋開放/外國人社區形成
  越南的大膽,來自根深柢固的海洋文化。古老神話中提到,女神生了100顆蛋孵化成100個人,其中50人往山上發展,成為現在越南的少數民族;而向海洋發展的50人,成為「京族」,是孕育越南文化的主要族系。

  地理條件更讓越南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很高。儘管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3%,越南海岸線卻達3000公里,與中國相當;當中國還苦於沿海內陸的發展差距時,國土狹長的越南卻全都是「沿海」。

  像西貢河以南的富美興社區,目前有2萬人常住,其中一半是越南的企業新貴或政府高官,另一半則是分別來自24個國家的外國人。

  社區內有台、日、韓僑校(從小學到高中),有美語教學的國際學校。2005年7月,全越南第一所外國人辦的全英語教學的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RMIT)正式開學,3000多名越南大學生在此上課。

  越南曾經被法國統治近百年、二戰期間又被日本統治過,在1975年之前,美軍聚集的西貢,繁華更勝台北。

  對於40多歲的日商瑞薩半導體越南董事長兼執行長佐藤恒夫來說,越南是他第一個外派長駐的國家。到越南之前,他曾經詢問過許多朋友:「二戰時被日本占領的經驗,會不會使得越南人仇視日本人?」

  到了越南後,佐藤恒夫才發現,和台灣一樣曾經被日本占領過的越南,大概是亞洲國家中少數對日本親善的國家,不但對日本,越南人對其他外國人,也都很友善。

  因此,佐藤恒夫計畫在未來,把越南變成瑞薩全球的教育訓練中心,在當地調訓全球員工。

台灣人在這一點上無庸置疑也享有同樣優勢:台灣人對外國人的友善。
我會想到的反而是部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長期仇視、韓國人對日本人的仇視,
那樣的仇視扼殺了多少的商業契機....戒之、戒之


聖誕狂歡/胡志明市更勝台北
  走在被台商稱為「小天母」的富美興購物街,隨處可見日本餐廳、美國甜甜圈、韓國寵物店,店裡一隻狗要價2000美元、澳洲人開的 PUB、法國歐舒丹(L’’OCCITANE)保養品專賣店。即使是越南人開的可頌麵包專賣店,兩坪大的店面仍擺放了15種法國進口的火腿和20種起司,迎合社區內西方人的口味。

  2006年底的聖誕節連續假期,外國人大都返鄉過節,但越南新貴和他們的孩子,卻仿效西方人的傳統,穿聖誕老公公衣服,騎著摩托車,碰到人就大喊:「Merry Christmas!」。

  同時間,胡志明市內的REX酒店周邊,也湧入十幾萬名歡慶耶誕的胡志明市市民,把聖誕節氣氛弄得比台北、上海更熱絡。對照今昔,31年前,這個曾為美軍聚集的繁華市區,在1975年美軍撤退前夕,湧入的是大批難民,等著搭乘直升機逃離越南。

  美軍在西貢一擲千金的消費習慣也深植當地人心,讓他們在富裕後,也捨得消費。

  即使2005年越南人均所得也不過640美元,但胡志明市的人均所得卻已達1640美元,幾乎是全國平均的三倍,相當於全中國的平均所得。
文化侵略噁心的全球化效應XD,到底是誰規定人人都要歡慶聖誕節的啊!!!
另外,文中
難不成正在透露出一項多數外國人不願意見到的現象:千里迢迢飛到
越南一趟後,吃的、穿的、買的、感受到的,都跟「家鄉」沒有兩樣?
我們真要去到越南感受那再熟悉也不過的資本主義銅臭味嗎?

地下經濟強勁/錢不愛存銀行

  在這個曾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洗禮的城市,奢華消費已經成形。有人形容胡志明市是「新店」,每週出現新的店。

  黃凱是越南最知名的服裝設計師,家族經營絲織品專賣連鎖店「khai silk」,更是越南最知名的時尚品牌,單品價格都在100美元(新台幣3300元)以上,旗下還包括餐飲、房地產、購物廣場等。

  黃凱於2006年開的「明朝」中國餐廳,光裝潢就100多萬美元,還不包括從中國進口的20多個貨櫃的家具。

  即使每人平均消費是35美元(1155台幣),「明朝」餐廳仍座無虛席,黃凱計畫一年後把人均消費提高到50美元(1650台幣)。問他,「漲價不怕嚇跑客人?」黃凱卻自信地說,五年前他開的法國餐廳,平均消費已達75美元(2475台幣)。

  台越合資企業「富美興」在2000年推出的「富佳九九」別墅區,更是印證越南人財富的最佳典範。99棟不同造型的別墅,在半年內賣完,當時每棟售價在35萬美元到70萬美元間,短短五年內,價格又再暴漲一倍。

  越南人表面上的低工資收入與實際上的高消費背後,反映出越南龐大的地下經濟。

  1975年越共統一南越後,宣布南越幣兌換北越幣是5000比1,等於變相沒收南越民眾的財產。此舉造成南越民眾普遍不相信銀行,不願把錢存在銀行裡,一有錢就買黃金放在家裡。要買機車、房產等高價物品,越南人也習慣以黃金計價。

大台商.搶上市
南方掌權/與台商共謀出路
  2006年4月越共第十屆大會,國家主席、總理分別由來自南方的阮明哲和阮晉勇出任,南方的改革力量首次主導越南政壇。在此之前,越南政治的三巨頭:越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和總理,一般是由北越、中越、南越的官員出任,以凸顯區域平衡
實在忍不住不想到瑞士的委員制...讓各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在國家統治殿堂
中分別佔有適當的比例,以充分的讓各種背景人民的權益受到尊重與保障...


  2006年底,當越南完成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之際,《Newsweek》即指出:「南方之歌──河內共黨贏得越戰,但當國家向世界開放時,南方出身的改革者卻領導蓬勃發展的越南經濟。」

  而在越南這一波由南越人(或稱西貢人)主導的經濟國際化浪潮中,行事風格與西貢人相似的台灣商人,無疑能發揮比其他外國人更大的影響力

  曾擔任越南前總理武文杰經濟顧問的潘正養指出,西貢人和台灣人一樣有冒險開放、不向封建制度低頭的性格,也願意接受新事物

  潘正養曾接受武文杰的委託,在胡志明市發展加工出口區,做為全越南的學習樣板。他帶著計畫書先於1989年到台灣,與經建會官員討論。這個計畫得到已故台商中央貿開董事長丁善理的支持,發展成為新順加工出口區。

  15年來,新順加工出口區總計吸引165家外商進駐及9億美元外資,替越南創造5萬5000個就業機會,及10億美元外匯存底,占越南外匯存底的1∕10。也因此,當美國總統柯林頓等外國政要訪問越南,新順加工出口區一直是越南官員對外展示改革成果的櫥窗。
臺灣人加油!
從這裡看得出來我們(當地的台商)是大有可為的啊!
成功的移轉台灣加工出口區的經驗造福給其他發展中的國家,功德一大件!
更何況,現在許許多多越南來的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產生,兩國間的關係
理應要越趨緊密,合作可以更多元化更豐富才是。


台越合作炒股/市值暴漲7倍
  股市則是另一個凸顯西貢人和台灣人冒險精神的例子。2000年7月,胡志明市的證券交易首先啟動,2005年,河內才跟進。

  不到七年,胡志明股市市值已成長七倍,光2006年,越南股市市值就漲了154%,居亞洲第一。

  其中,胡志明市的貢獻大於河內,因為2006年底上市的157家公司中,有89家,是在胡志明市掛牌。

  在2006年12月裡,平均每天都有兩家以上新公司在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掛牌,原因是政府規定2007年上市的公司將不再享有兩年的營業稅減免。截至2006年底,已有五家台商在越南上市,大亞電纜更是第一家被越南政府當做樣板,首先批准上市的外資企業。

  大亞電纜越南總經理陳炳森指出,越南政府希望財務透明的台商提升越南股市水準。

  果然,2006年2月,大亞電纜上市後,胡志明市股市一路攀升,目前大亞股價幾乎是上市時的兩倍。而越南股王SJS(基建類股)市價四個月內更暴增五倍,每股市價超過1000元台幣,是越南一般股價的十倍。

  台灣人的哄抬,對越南股市的影響有多大?

  1990年台灣股市上萬點時,西貢證券業務第二部副理阮富強正在台大經濟系念書,即使課業繁重,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但他仍然「打起精神」投資台股,也見識到台灣人在股市中表現出來的堅強賭性。

  阮富強表示,越南股市的起伏,絕對與台灣投資客有關係。

  像2000年7月到2001年7月的一年內,胡志明市股市由100點大漲到571點,就拜中國及台灣投資客所賜;2006年胡志明市股市再度狂漲到近800點,這次中國投資客缺席了,反倒是台灣人持續加碼,與日、韓、歐投資客,一起成為越南股市的主要外國金主。而且,台灣投資客喜歡借越南人頭投資,對於越南股市的實際影響力,遠勝其他外國人。

大危機.大商機
1.教育低落/最缺高級幹部


  在各方面都欣欣向榮之際,越南的發展仍有一些限制。

  例如,目前越南仍以傳統產業為主,資訊、高科技業的投資仍少。製鞋、紡織、自行車、家具等台灣傳統產業都已經進入越南,而台商最擅長的資訊代工業,還在越南缺席

  台商在中國建立全球第二大的資訊硬體生產線,主要是得力於中國充裕的高中職工人,以及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路(中國高速公路總長僅次於美國),但這兩項恰恰是越南的弱點。

  越南宣稱國民識字率高達97%,但這只是因為越南在法國統治期間,把文字由漢字改為拼音文字的結果,不代表越南整體教育水準提升。

  即使越南政府推動全民義務教育已經20年,而且宣稱2005年時已經達成全民入學,但是直到現在,越南的小學到高中都還是上半天課。

  相當於台灣建中的胡志明市「成大義」中學,也是二部制:上午班是6點半到11點半,下午班是1點到6點,學生每天只上課五小時。

  而且,全越南沒有一所高中以下的學校有400公尺長的運動場,胡志明市台北學校是唯一的例外。問越南老師,沒有運動場,學生要如何上體育課?老師回答說,學生家裡的勞動已經很多,到學校,不需要再運動了。

  由於高中以上學歷的工人程度欠佳,以致於越南台商工廠雇用的中高階幹部清一色都是大陸幹部,形成一種特殊的管理模式。

  像全球前三大IC設計公司瑞薩半導體評估在胡志市設廠前,最大顧慮就是擔心找不到合適的高級人才。

  即使與全越南最好的百科大學接觸,瑞薩也找不到合適人才;最後,瑞薩只能先贊助越南大學開設IC設計課程,並且首開先例,在公司營運前一年,先招收員工,加以培訓。顯見越南高級人才的缺乏。
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很慶幸台灣具備相對良好的基礎,讓我們的高級人才不至於
匱乏,而且我們的高階人才仍然具備積極任事、任勞任怨的良好品德。
不過話說回來,照最近幾年荒腔走板教育政策的執行狀況來看,實在不能不為了
我們的下一個世代人才資源憂慮......
我們的政府到底要跌到怎麼樣的谷底才懂得醒悟呢......XD

2. 交通是罩門/海陸都不通


  此外,越南的交通建設落後,也成為台商發展資訊製造業的大罩門。

  國土狹長,南北長達1650公里,是台灣的四倍;從南邊的胡志明市到北邊的河內,車程就要四天。

  為解決運輸問題,已在胡志明市附近設廠12年的大亞電纜,2005年又在北部的海陽省建第二座工廠,就近供應北部市場。

  大亞電纜的競爭者南韓LG原先在北部的海防設廠,最近為了開拓南方市場,也到了大亞南部廠附近建廠。

  陸運走不順,但越南也未善用它的海岸線發展海運。

  占全越南73%貨櫃吞吐量的西貢港,水深只有10公尺,白天只能停靠負載1600個貨櫃的小船;夜間由於缺乏導航設備,長度175公尺以上的船舶不能航行。

  由於胡志明市區及周邊道路大都只有兩線道,聯接碼頭的道路更只有一線道,貨主通常都直接派小車進入港區,打開貨櫃、取貨。一位台商笑說,他在全世界都沒看過這種情景。

  由於市區道路狹窄,白天,貨櫃車不能行駛市區,因此,西貢港又創下另一個世界先例,碼頭裝卸作業是在夜間進行。

3. 效率差/一張執照60個章

  最讓外商詬病的是越南政府執行基建的效率。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房地產業者指出,越南人口大約是中國的1∕10,基建速度居然也是中國的1∕10OMG......

  以拆遷為例,台商在中國投資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中國政府的拆遷速度。當地政府只要在民宅牆上噴上個「拆」字,幾天內,居民就乖乖地搬走。

  但在胡志明市,光是申請一張建築執照就可能要花上兩、三年,蓋60多個印章。OMG......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內戰已經結束58年,許多當年的地主死的死,逃的逃,中共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最大的地主。但越戰結束不過32年,許多土地所有權仍有爭議,因此,拆遷特別困難。

  南韓財團計畫在美國前駐南越大使館附近,興建胡志明市最高的大樓,光是協調拆遷戶,就拖了兩年,到現在都還無法動工,還有住戶拿了錢卻不搬家。

  越南基建不足,對於外商來說,固然影響投資,但也反映商機。2007年1月11日,越南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之前,越南政府已經表示,開放外商經營基礎建設的BOT案。日本政府便於2006年宣布,將協助越南興建南北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

韓國斷尾求生/棄釜山建網絡
  緊抓越南成長契機,最值得台灣效法的是南韓。

  2002年時,從中國來的中轉貨櫃曾占韓國港口貨櫃吞吐量的30%至40%,韓國政府便決定在2020年前投資590億美元擴建釜山新港,讓韓國成為「東北亞航運樞紐」。

  但是最近三年,中國的中轉貨櫃逐年減少,2006年前十個月,南韓整體港口貨運量增長不足2%,中轉貨運量增幅不足10%。

  為了求生,南韓政府於2006年底毅然放棄「東北亞航運樞紐」計畫。取而代之的是,由南韓政府、銀行和釜山港務局共同出資,成立物流發展基金,在印度、越南投資興建新港;同時收購歐美的中小型航運公司,形成由碼頭和船隊組成的「全球物流網絡」。

  2006年11月,釜山港務局聯合九家韓國公司投資3.49億美元,在胡志明市附近的蓋梅港建造三個碼頭。

  釜山港務局向西方媒體表示,目前正關注多個越南港口的投資案,做為建構「全球物流網絡」的第一步。

  相形之下,台灣的作為卻是進退失據。

  高喊「亞太營運中心」,卻不肯面對兩岸三通的現實;擔心「東協加一(中國)」窒息台灣經濟,但又不像日韓政府帶頭投資越南基建。

  由新加坡APL物流集團與日本三井商船合資成立的「第一接運開發」,是越南第一家外資碼頭貨運公司,總經理是曾在高雄港工作十多年的台灣人萬尚杰。

  看到日本、南韓、新加坡政府帶著本國企業,在越南修公路、蓋港口,萬尚杰替台灣著急。他表示,台灣船商已經有五、六家到西貢港設點,但卻沒有台灣人到越南蓋碼頭,服務台灣航商。

  像萬尚杰這種親眼見證「越南奇蹟」的台商,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當日韓商人隨著本國政府大舉進入越南,並且後來居上,威脅台商的生存時,台灣政府在做什麼?
醒醒....醒醒啊!!!!齁優XD

Sunday, March 25, 2007

ENG Joke- You Know It's Time To Diet When....

1. You dance and it makes the band skip.

2. You are diagnosed with the flesh eating virus, and the doctor gives you 22 more years to live.

3. You put mayonnaise on an aspirin.
  • mayonnaise n. 美乃滋
  • aspirin n. 阿斯匹靈
4. You go to the zoo and the elephants throw you peanuts.

5. Your driver's license says, "Picture continued on other side."

6. You ran away and they had to use all four sides of the milk carton for your picture.
  • milk carton 牛奶盒紙盒
7. You learn you were born with a silver shovel in your mouth.
  • shovel n. 鏟子。
    這裏為啥好笑?因為通常我們是說銀"湯匙(spoon)"....
8. You could sell shade.

Wednesday, March 21, 2007

遠見人物論壇Nr.57<網路趨勢下一章:以網友為中心的新興媒體>我的筆記

活動eDM
時間:96/03/21 14:00-16:00
主講人:Yahoo!奇摩      鄒開蓮董事總經理
主持人:
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 王力行發行人
與談人:大小創意齋 姚仁祿創意長
--
我為何能去?在幾週前我看到消息就請假了...還好演講內容沒有讓我失望!
鄒總經理(以後稱呼Rose,她的英文名字)準備了很清楚的簡報分享了她所觀察到的新興網路媒體趨勢,與Yahoo奇摩的經驗。演講時間不長,可是算得上是一場相當豐富的知識饗宴。而且我因為夠早抵達會場,坐在有桌子可以抄筆記的位置上,還有礦泉水可以喝,哎呀~享受!
我以下主要將以列點的方式把演講內容寫下來,無法完整的成篇成章,請大家多多見諒。
--

鄒開蓮
  • 學歷 :
    美國西北大學J. L. Kellogg 商學院研究所管理碩士
    波士頓大學大眾傳播碩士(我想去!!!!!!!!!!!!學姊!!!!!!!!!!)
  • 經歷:
    • MTV音樂電視頻道 總經理
    • 華納唱片公司(UFO/Warner Music)
    • 寶僑家品股份有限公司(Procter & Gamble Taiwan)
    • 奧美廣告股份有限公司(Ogilvy & Mather Taiwan)
    • Yahoo!奇摩 總經理(現任)
--
  • Time雜誌封面揭櫫的2006年風雲人物不是別人,就是「你!」即每一個讀者本身正式這一年的風雲人物。再清楚一點說明,由於這個時代的網路媒體應用讓每一個個人都可以透過各種線上的書寫、回應、張貼、評論為自己的論點發聲、引起其他讀者的共鳴、甚至提出某些具體的貢獻,所以每個人都扮演了關鍵腳色。
    • Rose進一步強調:這樣的論點其實隱含了一個更重要的焦點:the Power of Mass已然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 網路進化三步驟
    • Public (The Web)==>
      公司、企業單方面資訊提供、鋪陳的網路媒體運用型態
    • Personal(My Web)==>
      個人也可以進行資訊提供、鋪陳的
      網路媒體運用型態
    • Social (Our Web)
      許多的個人形成「社群」來共同互動、經營網路媒體運用型態,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局面,也是未來的網路應用發展方向

  • 現在是全民媒體Social Media的新時代,要用開放的平台、參與便利性與社群連結起來的時代。重視FUSE的運用:
    • Find 發現
    • Use 使用
    • Share 分享
    • Expand 拓展

  • 全民媒體的核心運用在三方面:
    •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貢獻內容
    • 新興技術:譬如RSS
    • 個人化追求Personalize:譬如針對個人興趣取向呈現的網路廣告就會不同;譬如讓個人針對需求把模板頁面中需要的功能留下,不要的功能刪除或移動到後方

  • 新興媒體是眾人智慧的匯集,大幅改變了許多傳統概念中的傳播/行銷思維:
    • 資訊呈現方式的改變:Closed==>Open
    • 資料貢獻者的改變:Selected Publisher==>General Public
    • 「成功」定義的調整:Hits==>Niche
    • 績效評估依據的改變:Rating==>Network Effect
    • 參與方式的改變:Control==>Participation
    • 內容取向的改變:Corporation Interest==>User Interest
    • 分享概念的轉變:Copy is bad==>Copy&Attribute

  • 網路的貢獻之ㄧ,在於讓我們去redefine Media,反省顧客到底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樣的資訊才是他們要的,而不只是「我們想要他們看的,我們以為他們要的」。話說回來,當發現顧客要的東西(所謂的)水準低下之時,我們也應該持樂觀態度去期望無論怎麼延展,社會大眾自然會把過份低俗的東西淘汰掉,把那些比較優質的部份昇華留起來。
    (我個人其實比較悲觀ㄟ...在低俗化這點上。是啊~社會大眾要什麼?要7788、要黑瑟會美沒、要模飯棒棒唐嘛....如果社會大眾真的這麼有要「篩選」的認知,他們會存在那麼久?)

  • 交叉論壇姚仁祿問:網路媒體的發展到底有沒有極限?
    • 如果科技技術能夠不斷發展不斷進步,支援Web的革新,Rose以為沒有極限可言
    • 如果真要談到有極限之處,Rose認為應該存在於法規、政策這種面向,是人為的規定限制了網路媒體的發展(譬如複製人科技是否可以達成了?科學家雖持肯定態度但是複製人牽涉到太嚴重的人倫問題,在法規面上我們自然"必須"要加以限制。網路發展同理)

  • 交叉論壇姚仁祿又問:現在有人在說Copyright似乎越來越像是個沒有意義、沒有實效的限制,應該改名叫Copyleft了,Rose的看法如何?
    • Right的問題長久以來就存在,而且就已經很嚴重,這個部份將會是接下來的網路媒體面臨到最大的議題,關鍵還是在上面所說的:「人」是否要透過法規、政策去對這個部份的「違反」加以限制,或者要顛覆這些限制,那時候再來談這個問題或許會比較清楚。

  • QA時間參加者A問:網路廣告的下一步在哪裡?
    • 廣告會出現在editorial relevant 的地方、廣告與search的關鍵字relevant==>
    • 運用content match的科技==>
    • behavior targeting:紀錄一個使用者在網路上的所有使用行為(搜尋「車」這個關鍵字、看有關車的新聞、點閱賣車的廣告,etc)歸納出使用行為的結論後(這個使用者有興趣了解與「車」有關的資訊),往後在使用者於網頁上任何頁面中查閱資料時,都安排露出有關「車」的廣告,吸引他高度的注意與刺激消費慾望。
      • 這種behavior targeting衝擊最大的會是廣告主,因為他們於是被迫要把本來給general audience的廣告設計成one on one的廣告,以直接取悅這種單一客戶
    • Rose也連帶點出網路廣告的快速發展其實帶來更明顯的,還有人力上的需求變化。舉Yahoo美國總公司的狀況為例,她發現許多貢獻於網路廣告的從業人員大量的採用了更多有特殊專業背景的人才,譬如心理學背景、社會學背景,他們從該專業出發,研究「人的行為」,產出更有利於產品開發、拓展的新點子。

  • 最後一件大事:每一件事情要成功就是要「抓住關鍵」。FOCUS!

Monday, March 05, 2007

【遠見】向古人學設計 古代美學密碼現代時髦商機

向古人學設計 古代美學密碼現代時髦商機
作者:宋秉忠 攝影:陳宗怡 2007.2 /向古人學習
設計元素,就像陽光、空氣、水,古今中外一體適用。
提煉古代美學,創造現代流行商機。
全球熱賣超過1000萬支的Nokia 6108手機,手寫筆和按鍵造型,分別取自兵馬俑的劍和盔甲。
中國傳說《花木蘭》經過迪士尼包裝,全球電影票房衝到3億美元。
流行商機怎麼來,古代靈感又如何找?
台北故宮院長林曼麗,透過三階段行銷把老古董變身大寶庫。
春在家具總經理陳仁毅,藉由古物重新賦予家具新風格。
名模製造機黃薇,更是想像古人的生活來練習創意。
走紅巴黎的Shawnyi創辦人簡鈺峰、潘伯勳,以古文物做為創新泉源,成功創造流行時尚。

2000年,首度來台展出的秦代兵馬俑曾經創下165萬人次參觀紀錄。當年參與製作衍生性商品的祥瀧公司,接受委託,負責2006年12月二度登台的兵馬俑所有點交、運輸、保險、宣傳、展出工作。

復興美工畢業的祥瀧總經理鄭瑤婷說,1990年成立廣告企劃公司時,只接一般常見的廣告印刷業務。1995年接到故宮的羅浮宮名 畫展廣告業務後,從此一頭栽入文物展的業務中,先後在台灣參與百餘場次的文物展,包括畢卡索大展、拿破崙大展、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馬諦斯特展、德藝百 年等國際大型展覽。

但剛接到兵馬俑來台展出的工作時,她真的很想逃走,因為兵馬俑五年前才來過台灣,即使這次參展文物中,包括一些剛出土、陝西當地也看不到的兵馬俑,如綠面跪射俑,但一般台灣民眾並不知道,要找到與五年前不同之處,再度吸引高人潮,談何容易?

古人更講生活美學:兵馬俑也混搭穿著
在忙著與兩岸政府接洽參展事宜的同時,鄭瑤婷每天空閒的時間就是不斷把玩兵馬俑照片,看著看著,竟逐漸發現兵馬俑中隱藏的「創意密碼」。

首先,每個俑的造型都不一樣,因為當時的士兵除了頭冠、盔甲是朝廷統一分發外,其他服飾都是自備。垮褲、百摺裙、有花紋的靴子、髮飾、髮結,宛如現代的多層次穿著、混搭風。

鄭瑤婷還把秦俑「混搭」的概念,用在工作人員的裝扮上。祥瀧派在台中科博館的接待人員,除按規定穿一件印有兵馬俑的T恤外,每天都可以隨自己高興,搭配不同服裝:熱褲、裙子、長襪、靴子,隨便穿。

有些50多歲的阿媽級員工,穿得比17、18歲的年輕小姑娘還辣。

由於善於宣傳,兵馬俑12月1日開展後的一個月內,參觀人數就突破10萬人。

鄭瑤婷說,以前總以為古人的東西叫古董,現在才知道古人比現代人更聰明,更懂得生活美學。

現代設計師尋找靈感:從文化裡沉澱
在設計當道的年代裡,古代文物中所隱藏的創作元素,正逐漸受到當代設計師們喜愛。

諾基亞華裔設計師邱威廉設計的Nokia 6108,不僅在全球熱賣超過1000萬支,而且還幫助諾基亞重返大陸GSM手機的龍頭寶座。

邱威廉向台灣媒體表示,2003年參觀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神祕與磅礡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因此,在設計首支專供中文用戶使用的手寫輸入手機時,邱威廉靈機一動,將兵馬俑的盔甲線條融入鍵盤設計,還將三角柱狀的手寫筆藏在手機背面,讓使用者有如古時勇士拔劍出鞘般拔出手寫筆,打一場現代的手機簡訊戰。

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談建築時,經常提到他很喜歡韓愈的散文和詩,更愛陶淵明的文章。他曾說,「昌黎(韓愈)先生的《祭十二郎文》讀來催人淚下,而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和《桃花源記》卻是韻味十足。」

1600多年前,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嚮往隱居的世外桃源;十年前,貝聿銘就以《桃花源記》為靈感,在日本打造MIHO美術館。

入口處是一個山洞,緊接著一個隧道,通過隧道後,借助光線,讓眼前景象豁然開朗。這個設計就是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設計的靈感可以來自現實生活的觀察,設計的表現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支撐設計的地基卻是建築在歷史文化的沉澱上。

現代品牌添加古人品味:帶來廣告效益
即使在肉搏戰的汽車產業中,多一點文化沉澱,有時也能成為勝出的關鍵。1998年豐田推出高級車品牌凌志(Lexus), 並橫掃北美市場。一年後,賓戈(Chris Bangle),臨危受命,於1999年出任BMW首席設計師,終於頂住凌志的攻城掠地,並為2005年全集團超越宿敵賓士打下基礎。

賓戈對於BMW品牌最大的貢獻,就是在「運動性、終極操控」的傳統之外,又增加了BMW的文化品味。

曾經想成為牧師的賓戈,1975年進入威斯康辛大學,主修的是哲學、文學、心理學及歷史;喜歡畫漫畫的他,1981年甚至參加了迪士尼的面試。

許多記者都知道,賓戈最喜歡聊的不是汽車設計,他最喜歡談藝術、博物館、文學、電影,甚至是希臘神話。

從2001年推出全新的大7系列頂級房車,賓戈就運用他對文藝及希臘神話的體會,在造型上改用大膽的線條設計,市場反應良好。

在過去,BMW的車型缺少變化,大5系列看起來像剪短的大7系列,3系列看起來像剪短的大5系列。

賓戈甚至以文化、品味訴求,抵擋財務部門降低成本的壓力。有一回,賓戈還拿著慕尼黑哥德式老教堂上的天使塑像照片,向財務人員說:「要將這些小孩(天使)放到教堂上,要花很多錢,但是你能想像沒有天使的教堂嗎?」

BMW還不斷設法讓自己的產品,成為奢侈品、藝術品。方法就是請名畫家把BMW畫進作品裡,藉由畫家的名氣,讓作品在世界知名博物館展出。

1977年,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1979年沃荷(Andy Warhol)所畫的BMW,已經在古根漢、羅浮宮等博物館展出過。所帶來的品牌效應是再多廣告費也得不到的。

BMW董事長潘克(Hellmut Panke)曾說過:「當你到羅浮宮或古根漢,看到我們的車子展出,並且和上個世紀最優秀的藝術家連結在一起時,藝術車計畫的利益就非常明顯了。」

中國元素熱,轉化成功就能風靡全球
在全球最近興起的中國設計風潮,在地的中國不一定就占有主導地位。畢竟,隨著媒體傳播、國際旅遊,全球設計師都可以表現他所認定的中國元素,只要能得到全球市場的認同。

像日本設計的「三國演義」電腦遊戲,搶占包括中國、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

美國迪尼士以中國民間傳說為題材拍攝的《花木蘭》,於1998年夏季推出後,在全球創下3億美元(近100億台幣)的票房,在台北也創下1億台幣的票房。

《花木蘭》的時代背景完全不符合史實,像片中看到漢晉的匈奴、唐朝的服飾與仕女妝、宋代的火藥、明清的庭園,由於全球化的「文化轉移」(transculturation),一切都變得可被市場接受。

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即以《花木蘭》成功票房為例指出,即使是本土的傳說和故事,也可以經過轉化,變成全球的普及文化,當中的文化邊界日漸模糊。

中國的下一代可能會透過花木蘭動畫,而非《木蘭辭》去瞭解花木蘭。就像大家都是以《三國演義》小說,而非《三國志》去瞭解三國一樣。

領先五年,台灣能成為中國創意中繼站?
當全球買家開始尋找具有中國味的時尚產品時,台灣能不能成為中國創意產業的中繼站?

2005年9月,《華爾街日報》製作一個《亞洲設計風》(Asian Style Special)專刊,但內容談的是新中國設計風,被應用在家具設計上的「新明式」(New Ming)設計風:線條簡潔流利、手功細緻。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中國、亞洲及美國跑了半年多,尋找能表現新明式設計風的家具產品。最後把台商陳仁毅在上海的「春在家具」列入。

陳仁毅表示,這代表《華爾街日報》無法在大陸找到結合中國傳統與現代時尚的產品。

對於新明式風格的家具能否成為全球新時尚?國際買家們都語帶保留地表示:「由於長期以來,中國大陸習慣複製、代工,新明式設計風能否蔚為風尚,目前仍言之過早。」

《華爾街日報》稱包括陳仁毅在內的「中國家具第三代設計師」,目前只是「剛開始去設計自己風格的產品。」

同一時間,設計內蒙古希爾頓飯店的捷克設計團隊Mimolimit,花了一年的時間在中國各地,尋找能搭配飯店布局的中國式家具,結果一無所獲。

Mimolimit的首席女設計師Barbara(芭芭拉)負責在中國大陸各地尋找新中國風格的家具,她於2005年4月,找上了春在家具。

Barbara向陳仁毅表示,她到現在都還找不到新的中國風格的家具,中國有的只是簡單的仿古家具。

由於中國文革十年,出現文化斷層,陳仁毅認為,更能繼承中國文化的台灣,在這股中國設計風潮中,至少仍保有五年的領先優勢。

所有的設計創作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傳承與創新,必定有脈絡可尋。就像故宮院長林曼麗一再重申:「今日經典其實是昨日前衛,今日前衛可能是明日經典。」 

特別是當台灣代工業苦思如何轉型為創意產業時,「向古人學設計」也許是眼前一條可以走出瓶頸的康莊大路。